Monday, December 26, 2005

懷德居木工教室 開班預告

緣起
1.台灣首座家具圖書館,在台北科大家具友朋、台灣家具工業公會、北卡州大在台校友等努力下,在2004年底創立誕生
2. 今年我們在善心人士的贊助下,再度創造歷史,師法歐美日先進國家,成立非營利屬性之木工學校 ─ 懷德居木工教室
目的
1. 打破「讀書人不學木工,木工人不讀書」的戲謔
2. 提供木工愛好者,學習木工技術環境
3. 結合家具圖書靜態資源,搭配「做中學」動態訓練,共構名實相符的家具知識館基地
4. 藉資源分享機制,發揮知識經濟力量
師資
1. 林東陽:懷德居家具圖書館 志工,台北科大工設系家具組 退休教授
2. 林彥志:1991全國技能競賽 家具木工第一名
3. 森平房:1997第34屆國際技能競賽﹝在法國舉行﹞家具木工金牌
4. 郭子榮:2001第36屆國際技能競賽﹝在韓國舉行﹞家具木工金牌
設備
1. 機器設備齊全,詳附件:木工教室硬體設備一覽表
2. 木工藏書、家具模型、教學影帶近千冊,敢稱台灣第一
課程
1. 因材施教,個別指導
2. 小班制:每班6~12名
3. 依學員程度,分基礎、中級及高階三級授課
4. 每年春秋兩期,每期18週﹝108小時﹞,週六或週日上課:09:00~12:00; 13:00~16:00。請假可補課,上滿108小時為止
5. 寒暑假,另開技術密集班,或業餘興趣班
【全文詳參 懷德居木工教室開班預告

Tuesday, December 20, 2005

臺灣生活館-家具之美

時間:2005/12/04~2007/12/31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南海路49號)

今年適逢國立歷史博物館50週年館慶,該館特別規劃「臺灣生活館-家具之美」,為臺灣文物系列展覽揭開序幕。早期臺灣傳統家具主要表現在實用生活美學與多元海洋文化的性格上,尤其是臺灣初時受到外來中西移民文化的影響,在形制、材質、工藝技術等表現上更是豐富多彩。

此展覽呈現了清末到日治時期的臺灣早期家具之美,包含一百件文物;融合中國古典風味的太師椅,氣勢磅礡的礦物彩神桌,象徵大戶人家富貴吉祥的紅眠床,濃濃巴洛克華麗古典風的梳妝台,代表財富源源不絕的彩繪錢櫃,令人回味無窮的杏仁擔,充滿許多人兒時記憶的小板凳……,藉由早期雕刻精美的窗花,充滿臺灣味的紅尺磚,靜靜的帶領著觀眾欣賞臺灣早期富貴氣派的廳堂、精雕細琢的門廊之美、文風濃郁的書房氣息,婉約喜氣的閨房之樂,還有記憶中廚房裡慈母溫馨忙碌的背影……。總之,來一趟歷史博物館就對了!【全文詳參 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展介紹

Saturday, December 17, 2005

941216 傳統建築大木匠師技藝研習

這一天,凌晨一點躺上床去,三點就翻下床來,準備趕上四點十分的統聯,哇!寒風刺骨,連日來的寒流真是凍死我了。到台南時,溫差約為+5度,陽光和煦,氣候宜人,因早到了一小時,因此在文資中心旁的孔廟逛了起來。近年來園區風潮四起,孔廟及其週遭將建成「孔廟文化園區」,文化園區設立之口水戰紛紛擾擾,但台南人在這片草地上練武吆喝,朝氣十足,看到空間與人如此貼近,不免也讓我對園區的敵意釋了下來,空間並非原罪,罪的是那些以此為舞台的政治人物。

樹影扶疏,似乎也成為園區內共同起舞的一員,感動之餘,拍下這張。
許漢珍因環境轉變而學習繪製完整施工圖面,但他仍舊保有傳統匠師之特質,設計無草圖階段,且劃場時仍依靠長篙而非施工圖。上方是各式鉋刀,和家具所使用的鉋刀大致相同;中間是傳統大木匠師所使用的篙尺,上頭畫滿了各種尺寸;下方是斗拱元件,五分之一。





Saturday, December 10, 2005

椅條出爐囉~~

椅條所有構件及工具:椅面、面腳、三根拐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具,一尺退一點五寸的版仔,面腳外開斜度施作時用,鑿孔、切木、修孔,都需要用到。左上方的箱子就是令我同事噴淚的工具箱,其實它一點都不大,如果再長半寸就可以放下角尺了,未來我還要內裝兩層,那就更完美了。
出榫處打。各位觀眾!這就是傳統榫接的菁華處,我的椅條完全沒有上膠(除了補洞的地方上瞬間),榫接的力道夠強,打樁可以使榫更牢,位置打在偏一邊,比較容易使榫頭略成楔型。少了這個動作,可能用沒幾年榫就會退掉了,但打樁不適於太ㄆㄚˊ的木頭,不然就是榫頭要減榫,否則會裂。我下面的拐仔又是松木,又沒減榫,沒幾下就裂了。
感人的時刻。感謝簡師傅早上幫忙組裝,使椅條的進度躍升一大步(簡師的一小步,確時是我的一大步)。上了木臘後,喜不自勝,一直high到現在還沒睡。完成的作品已放在爸媽家,沒錯!做了三個禮拜的椅條不是自己的,是給我老爸老媽未來搬回苗栗老家養老用的,感人吧!

Friday, December 09, 2005

傳統建築大木匠師技藝研習活動

一、計畫緣起:
目前台灣古蹟及歷史建築的修護多依賴傳統匠師的實際參與,然而,傳統建築營造環境的改變,造成傳統大木匠師技藝的逐漸失傳與後繼乏人的問題。本次「傳統建築大木匠師技藝研習」之內容藉由傳統大木匠師實作經驗的交流結合專家學者的專題演講,使參加的學員能夠從學習「一技之長」的工作能力,轉向以保存「建築大木作技藝」為主的技術與觀念的推廣。本研習之成果,預計將作為未來規劃「建築大木作修復技術課程學分班」計畫內容之相關參考。

二、主辦單位: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三、研習時間:94年12月16日至19日,總計4日。
四、上課場地: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第二研習教室(台南市中正路1-1號)
五、學員對象:公私立文化資產相關系所學生、研究生、各縣市政府文化局人員。
六、學員名額:30人

七、報名方式:
採通訊報名,並檢附個人詳細基本資料(包括:自傳、參加動機、重要實績)、學歷或服務證明、推薦函。

八、報名時間:
1. 即日起至94年12月10日止。(報名需繳交資料詳 活動簡章
2. 研習學員經審查會議後於94年12月14日公佈錄取名單。

九、課程安排:
基於建築大木作技藝的專業性考量,課程內容區分專題演講(理論知識)和大木作技藝解說(實務技術),課程講師以傳統大木匠師和文化資產保存專業之專家學者為主,詳細內容詳 活動簡章。【轉載自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Monday, December 05, 2005

寒流日敲敲打打做椅條

連續兩個禮拜,寒風細雨仍到廠報到
1126(六)第一天,阿修、GG、致賢、我,除了鉋光板面,裁切尺寸外,別無其它進度,當作暖身囉!

1127(日)早上帶阿媽到白雞山拜拜後繼續回來做苦工,感謝蕭大哥的加入,讓我的進度很快有了起色。首先畫榫孔,鑿榫洞,原本要做三個橫向榫,游師看過後說縱向孔比較牢靠,做橫向孔一看就知外行,為了掩人耳目,三孔間各多加一個縱向孔,比例2:1:2:1:2,偽裝成刻意設計的樣子,渾然天成,哈哈,現在我一邊的榫頭有五個了。(哇!會修到死~>_<~)再來就是簡師建議的凹槽,在榫接處用luda打下一分,使接合更為牢靠,這部分是蕭大哥幫忙的,嘻嘻!

1203(六)今天只有阿修和我,我開始做榫頭和拐仔的榫孔,阿修繼續做雙斜的榫頭。早上簡師投完票後就過來陪我們,有點壓力,因為師傅看我動作慢吞吞就會說,「就這樣.....就好啦!」然後看我還是慢吞吞,就直接幫我拿去用帶鋸鋸榫,可是因為剛才太緊張,有一個榫頭畫錯了被鋸掉了,所以...還要再補。下午就是自己奮鬥了,進度還不錯,榫頭修好了,拐仔的榫孔也ok了。17:30阿修和我到師傅家看師傅,師傅拖著腳步幫我們開門,一進門就看到師傅頭臉因冷全都包了起來,只露出眼睛,聲音啞到快沒了,原本師傅皮膚的問題已好轉,卻因為生病無法繼續吃藥又復發,聽師傅感嘆很多事情,覺得很不捨,希望眾師兄弟姐妹們用念力祈求師傅身體早日康復。

1204(日)今天只剩我一個人了,中途小董路過進來小個便就走了。但是今天進度很多,用帶鋸挖了兩個圓洞,且將腳板切成兩面斜,再用外圓鉋、彎鉋撿光,正兀自得意時,發現我預留一分凹槽的榫頭留錯了,但板已不垂直,只好手工修榫。修了好久,又鉋光所有的板,已經16:30,好累喔!下禮拜再來組裝吧!

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燒燙燙!剛出爐的心得~

緣份初始~
我相信冥冥中自有緣定,去年剛畢業,誤打誤撞接下第一期傳習計畫專任助理的工作後才知,游師傅是我外公的堂弟,很自然地對此案多了一份感情。師兄弟姐妹們背景殊異,來自天南地北,卻帶著相同的一份熱忱至大溪拜師學藝,數不清的週末一起在滿是塵灰的工廠裡度過,從初識的春天、汗流浹背的悶熱暑假,一直到午睡躺在鉋台上會冷的現在,兩年了,我們共同分享學習的喜悅,交流著或甘或苦的點滴,大家變成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份緣,太珍貴了!

一種修行~
兩年長時間週末聚會的缺席,朋友問:忙些什麼?我驕傲地說:學木工!在他們睜大的眼神中,我得到一種快感,因為我知道我比他們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非常喜歡在大溪的週末生活,遠離工作上必須忍受的瑣碎及現實,暫時忘卻令人心力交瘁的致命衝突,讓枯竭的心靈得以滋潤。在大溪木工學習中,時而低潮,時而挫敗,又摻雜著無可言喻的喜悅及成就感,其實,人生真的可以選擇,只是看你願不願意,能不能忍受艱苦的生活,因為跟隨著心靈而走的道路需要勇氣、需要付出。

好幾次手拿著鑿刀刻到手指快要抽筋,刻到因沈不住氣而傷痕累累,總在浮躁站起、心生退卻時,因看到木雕的生命力而穩坐下來;總在師傅一次又一次出現在身邊細心教導而堅定信心;總在頂著大太陽狼狽工作時,接過師傅請的甘梅而感到幸福;在師傅家圍桌聽故事,因師傅對木工的努力與執著而感動不已。我的悟性不高,但這所有的加總,我的生命有了些許變化,一里通,百里徹,漸漸地,我學會如何克服一件又一件的困難,如何在環境不佳的時空下耐心專注於手頭工作,如何用眼、手、心去知覺並臻至完美,如何將目標定在一個位置,然後全心全意地完成它,我找到了一個必須追尋的夢想,決心喜悅地接受每日的挑戰。這不只是技藝的傳習,更是一個藝術及心靈的養成,是一種修行。

衷心致謝~
我喜歡稱游藝師及簡助教為「師傅」,因為我的生命中有數不清的老師,但人生中的師傅只有兩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的工夫還不到家,謝謝游師總是耐心地教導,謝謝師母費心地張羅,讓我們中秋佳節吃到肖楠烤桶仔雞,在拉拉山喝到山泉水咖啡,謝謝簡師總是拔刀相助,那令我同事噴淚的工具木箱,它一點都不大,好用極了,謝謝眾師兄弟姐妹們平日的照顧,謝謝陳教授今年所規劃的豐富課程,謝謝助理們的全程幫忙。供桌終於完成了,耳畔還是游師耳提面命的「一通則百通」,怎地時間就要結束,這份緣還會繼續,因為我們都是師傅作品中的「螭龍」。
(謝謝GG提供以上三張照片,讚!)




















真感人!幸福成員全員到齊了~~(攝於2005年11月19日星期六下午五點多)
有人反應這張圖只露出頭顱,很像靈異照片,但是我們師兄弟姐妹們太過忙碌,無法一次到齊,而且又不願將我們粗凡的身軀擋住神聖的供桌,所以大家就將就點吧!

Mesothelioma Attorney